IT先锋

招生咨询

学科科研

学术活动

您的位置: 9999js金沙老品牌 > 学科科研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院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06-09-09   来源:    阅读:

2年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和省级科研项目的申请上;即将或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的一批年轻教师也将成为学院科研工作的生力军。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学校建成合格本科院校的要求尚有差距,离数年内开办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差距甚远。所以,借此机会,我提出关于学院科研工作的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1学院各学科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高技术863相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部分计划内容,审查原先确定的学科方向,并进一步落实具体的课题方向和制定实施计划。

2认真做好已申请到的省、厅、校科研项目,拿出拟定的科研成果,并做好将来有希望申请到的课题的预研工作,为以后申请新的项目奠定基础。

3注意科技论文的投稿工作,考虑到国内一级期刊投稿的命中率低且周期长,英语写作基础好的老师应争取投稿到国内召开的相关国际会议(能被SCI/EI收录)。

4每个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都应在确定的研究和课题方向上查阅近3-5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以洞察研究现状、主流和前沿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科研的主攻内容,并落实研究计划。

5依据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相关计划,提议以下课题为学院今后鼓励的研究方向:

1)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技术

针对计算技术网络化、普适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在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前沿技术的探索与集成研究为主。本专题重点支持的方向是新型计算模型、基于人类感知和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新型人机交互模式及技术、以中文为核心的多语言智能处理技术、面向网络计算的软件新技术、新型网络服务器与访问终端关键技术,以及软件质量评估关键技术。智能感知技术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基于人类感知和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感知计算模型,图像语义理解技术,基于人类感知和认知机理的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多源感知融合等。

。面向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计算的软件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面向用户的需求工程、领域工程和编程模型,模型驱动的智能化软件技术,新的软件构件技术,可信服务软件技术,软件代理与多模式协同技术等。

。智能化中文搜索引擎,研究目标:研究基于语义的内容搜索技术,建立智能化中文搜索基础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基于语义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用户空间与文档空间的个性化属性挖掘,图像、音视频等多媒体搜索关键技术等。主要指标:支持自然语言查询,支持基于实例的图像、音视频等相似性查询。

。面向普适计算的自适应软件集成环境,研究目标:建立面向普适计算的自适应软件集成体系结构,突破自适应软件容器、轻量级实时容错管理等关键技术,建立一定规模的普适计算实验床和软件集成环境,以及演示验证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反射机制的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可灵活配置的自适应的软件容器技术,轻量级实时容错技术,事件管理、上下文管理、位置管理等支持普适计算的基础服务,面向领域的普适计算应用集成框架等。主要指标:提出基于反射机制的自适应软件体系结构和应用集成框架技术规范,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普适计算实验床及其软件集成平台,至少包括两种不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两种不同的通讯协议和三类传感器,建立至少两个演示验证应用。

。面向服务的自治式软件体系结构与协同环境,研究目标:研究网络环境下以软件服务为协同对象、具有自治特征的软件体系结构和协同关键技术,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环境,形成自治式软件协同支撑平台,开发新型演示验证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面向服务的自治计算模式与体系结构,软件协同行为约束模型与机制,服务发现与协同机理,按需跨域的服务组合模型与机制,情境建模与管理技术,情境驱动的软件自适应与演化机制等。主要指标:提出面向服务的自治软件体系结构和应用协同框架技术规范,形成面向服务的自治式软件体系结构和协同支撑平台,支持高效的服务发现与可信可靠、动态的服务组合机制,实现面向服务的软件演化与管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组合性能评估与验证;支持具有3种以上的QoS服务组合机制,并取得至少两个演示验证应用。

2)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重点研究开发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与组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服务质量保障技术;其它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等。

。自组织网络技术,重点研究自组织移动网、自组织计算网、自组织存储网、自组织传感器网等技术,低成本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个性化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以及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研究自组织智能系统和个人智能系统。

。自组织网络控制、管理及服务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面向自组织网络的安全接入、认证、服务质量控制和监测等技术;支持泛在、异构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无线多网自组织管理技术;环境感知的网络服务支撑技术;其它网络控制、管理及服务新技术等。

4)信息安全技术

根据国际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实际应用需求,重点研究复杂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网络信任保障等技术和系统。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重点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网络可生存性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网络可生存性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基于关键服务的可生存性系统的模型和实现方法;网络可生存性的分析和评测方法等。

。逆向分析与可控性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性分析和可管理性技术;软件系统安全性分析和可管理性技术;信息安全产品逆向分析和可控性技术等。

。网络病毒与垃圾信息防范技术,主要研究内容:网络病毒传播机理、模型、预警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垃圾邮件检测控制关键技术;其它类型垃圾信息的产生、分类、识别、传播与阻隔的机理和技术。

。密码与安全协议新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密码与安全协议的设计、分析和检测评估新技术;高性能密码运算模块的设计、分析和实现技术;密码与安全协议新型应用关键技术和体系等。

。高安全等级系统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GB17859第五级安全操作系统设计及其测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GB17859第五级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及其测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基于高安全等级(是指GB17859第三级及以上)系统的应用关键技术等。

。基于新型计算的安全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新型计算的安全策略、安全模型和安全机制;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关键技术;基于移动计算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接入关键技术等。

。新型主动安全防护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支撑构建高柔性免受攻击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关键技术和方法;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新模型、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网络监控与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研究目标:研究国家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研制新一代安全监控与管理原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网络安全分析、监测与管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网络内容识别与过滤关键技术和系统;网络安全危机控制与应急支援关键技术和系统等。主要指标:研制网络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形成先进的监控与管理原型系统;研制内容识别与监控原型系统,支持语音、视频、文本的内容识别与过滤;研制网络安全危机控制原型系统,支持网络安全危机控制等功能;研制网络安全应急支援原型系统,具备重大网络安全威胁识别、分布式安全事件处理等功能。

。认证授权与责任认定技术和系统,研究目标:研究跨域认证、跨域授权和责任认定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认证授权与责任认定等系统。主要研究内容:跨域身份认证、跨域授权管理、动态细粒度访问控制、责任认定等技术和系统;认证授权新型应用关键技术;新型认证授权与责任认定技术和系统等。主要指标:研制跨域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原型系统,支持多认证和授权方式,实现单点登录以及跨域身份映射,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研制先进的责任认定原型系统,有效支持网络环境下的责任追究和审查等。

5)城市信息平台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城市多维建模与模拟技术,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关键技术,城市网络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

6)机器学习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针对机器学习在不同学科领域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重点研究可以有效处理高维数据、类别分布不平衡数据、处理代价不同数据、类别未标记数据和有结构数据的机器学习新方法。该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需在应用中得到验证。

7)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理论与应用研究

面向新一代互联网络,建立一套有效描述可信移动互联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并考虑节点资源、同质/异质节点运动行为,建立移动互联网络路由理论与协议算法,并考虑可信网络的生存性、扩展性及安全性,研究新环境下组播协议和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的路由交换协议理论、协议与算法;

。可信移动互联网络中的组播理论与算法;

。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的生存性、扩展性及安全性机制;

。初步实现可信移动互联网络应用原型系统。 

8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内容制作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文字、图像、音视频信息数字化处理与合成的新技术;电影/动漫特效制作和数字影音内容制作的新技术;游戏、动漫等媒体内容网络化协同创作技术;支持数字媒体内容制作的图形图像处理新技术等。

。数字媒体处理与服务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数字媒体内容集成与分发的关键技术;数字媒体海量信息管理与基于内容检索的关键技术;提升数字媒体制作效率或精度的CG新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新技术等。

。支持数字媒体内容创作的集成环境,研究目标:构建能够支持动漫、游戏、数字影视等数字媒体产品开发的创作工具集和通用引擎。主要研究内容:支持大规模网络协作式内容创作的关键技术,网络游戏通用引擎开发的关键技术,高效的对象造型与非线性编辑技术;支持多种媒体融合的建模技术与创作工具,高效的数字媒体渲染服务新技术。主要指标:能够支持网络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共享运行,支持的媒体应包括数字内容素材、音视频作品及最终产品等多种类型,通用引擎能够灵活支持用户插件的即插即用,同时达到每秒不少于24帧的帧率,主要的工具和平台技术具有自主性和先进性。

。数字媒体内容安全关键技术及评测方法,研究目标:面向数字媒体的应用,研究数字媒体版权保护、认证、安全评测的方法和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适合于多媒体传输和服务特性的加密、认证和数字签名方法;抗几何攻击的安全数字图像/音频/视频水印、几何造型数字水印;基于脆弱水印的图像/视频/音频认证、基于统计分析的被动式图像篡改分析和检测、基于内容的图像篡改检测工具;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的评测原理、技术和方法。

9)嵌入式软件平台

研究课题:手机嵌入式软件平台及产业化,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平台及关键技术,面向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技术环境(包括嵌入式软件平台、嵌入式软件测试环境、嵌入式设备试验仿真平台以及支撑开发环境;针对面向区域的、传统装备数字化改造的应用特点)。